时间: 2025-04-29 01:12:52 | 作者: 亚洲城的登录入口
在“双碳”目标与智能化浪潮的双重驱动下,动力系统的重要性已从传统的性能保障跃升为决定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
2024年,纯电动车型的增速逐渐放缓,插电式混动车型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以中国为代表的主流汽车市场中,传统燃油车、插混、纯电动三线并行慢慢的变成了行业共识性的判断。
此外,随着内燃机技术持续升级迭代、各类自动变速器技术实现技术突破以及全球对绿色技术路径的探索,氢内燃机和氢氨融合等零碳内燃机技术成为业内创新热点。
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进程中,中国企业、中国技术正在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当下,中国汽车产业链技术出海的大幕已经拉开。
2024年5月31日,吉利控股集团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雷诺集团正式成立HORSEPowertrainLimited(以下简称HORSEPowertrain或HP)。新公司总部在伦敦,将使用先进的技术,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行业领先的混合动力及燃油动力总成部件和系统,包括发动机、变速箱、混合动力系统和电池等。
在管理架构方面,吉利控股CEO李东辉担任合资公司董事长,MatiasGiannini担任CEO(首席执行官),马乐担任CFO(首席财务官),JuanFerrera担任CHRO(首席人事官)。
自HORSEPowertrain宣布成立至今已有近一年时间,这家脱胎于两大车圈巨头的动力总成公司鲜少主动提起自身的经营情况。目前公司的业务开展得如何?面对动力系统行业革新又有哪些新的经营思路?围绕一系列经营相关的问题,近日,HORSEPowertrainCEOMatias在上海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独家专访。
HORSEPowertrain由两个子业务集团——Aurobay极光湾和Horse组成,前者诞生于吉利,驻地浙江杭州湾开发区,后者诞生于雷诺,驻地西班牙马德里。两者在2024年5月31日合资企业成立当天已于各自母公司剥离,并投入到全新的合资公司运营当中。
2024年12月,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以下简称沙特阿美)宣布,以7.4亿欧元完成对HORSEPowertrain10%股权的收购。完成收购后,吉利、雷诺和沙特阿美三方持股分别为45%、45%以及10%。引入沙特阿美方的董事后,合资公司董事会席位增至7人。以该交易对价简单计算,截至2024年12月2日,HORSEPowertrain的估值为74亿欧元(约合583.7亿元人民币)。
NBD:作为全世界首家独立于整车集团的动力总成公司,HORSEPowertrain的愿景和目标是什么?能否概述公司未来发展规划与重点领域?
Matias: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世界领先的动力总成开发商与制造商。为实现这一使命,我们将专注于开发高效内燃机、混动系统和变速箱,支持OEMs(主机厂)聚焦纯电转型,秉持“服务全部客户”的理念,提供全球化动力解决方案。
中国目前以及未来都将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未来我们也将持续强化中国市场布局。当前我们中国业务占比近50%,且插混/增程式需求激增与我们的技术优势高度契合。
Matias:我们的股东首先是公司股东,它们是企业的创始人。我们并非上市公司,因此从股东层面来看,它们的角色是既要确保对公司的支持,也要监督业务进展等事项。但除此之外,组建HORSEPowertrain最重要的核心理念是成为一家独立公司。我们不仅要继续支持母公司的业务,更要持续扩展,服务于全球其他整车制造商。
沙特阿美对我们很感兴趣,它们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长期的战略投资人,不单单是一个财务投资人。
NBD:你们曾提及,产品可覆盖全球80%混动和内燃机(ICE)汽车市场需求,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Matias:通常企业合并时会出现大量业务重叠,有必要进行重大重组。但我们不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实现了各公司产品的完美互补:原吉利板块在中国市场根基深厚,擅长1.5升四缸发动机等紧凑型车(C-segment)动力总成;雷诺方面则覆盖欧洲及南美市场,提供1.0升三缸等小型化发动机;再加上供应沃尔沃的2.0升高功率引擎。这一些产品组合叠加我们在五大研发中心的布局,使我们能覆盖80%以上的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这仅仅是起点,我们还在持续开发新技术。
NBD:自2024年成立以来,HORSEPowertrain已运营近一年。是否有在长期资金市场的融资计划?
Matias:任何成功企业都需要保持对投入资产的人的吸引力,未来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计划。但目前我们更专注于夯实业务基础——依托母公司的支持拓展新客户,实现稳健增长。或许时机成熟时,这将变为现实。
据公司此前介绍,HORSEPowertrain在全球合计分布17家工厂,年产约500万套动力总成,服务包括雷诺集团、、沃尔沃汽车、宝腾、日产和三菱汽车公司在内的8个主要客户,用户遍布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新企业具有约1.9万名员工,每年营收约150亿欧元(约合1183亿元人民币)。
NBD:你们预计年营收达150亿欧元,哪些关键市场和客户群体对实现该目标至关重要?
Matias:所有市场和客户都重要。我们的独特性在于目前无另外的企业从事相同业务。正如企业使命强调的,我们一定要满足不同区域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某些市场需要高效低成本内燃机,另一些则需要高性能混动或增程式(RangeExtender)系统。我们具备全品类技术储备,致力于服务所有客户。
NBD:面对全球竞争,公司如何拓展国际市场布局?哪些区域属于新兴市场?原因何在?
Matias:我们已在中国、欧洲、南美等主要市场建立生产基地。目前唯一尚未设厂但正积极评估进入策略的区域是北美。但正如之前所述,我们的战略是全球化覆盖——所有区域都至关重要,我们将全力支持当地客户需求。
马乐:其实这恰恰是我们公司最大的优势所在。中国的技术,特别是混动技术、高效发动机的技术,是世界上非常领先的。目前一些国内动力总成公司存在的问题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存在,他们的动力总成只能跟整车出海——在可以销售整车的地方,这些动力总成才能在当地市场落户。
对我们而言,我们在欧洲也有工厂、研究院,中国的技术能在欧洲本地化再输出给客户,这样就不会被限制。从这个方面上来讲,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优势。
NBD:根据您的观察,目前全球动力总成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在中国市场又如何?
Matias:众所周知,纯电动汽车(BEV)正在持续增长。顺便说一句,我本人是纯电技术的支持者。HORSEPowertrain并不反对电动化战略,我们的使命或愿景是,我们真正相信,实现清洁出行和净零排放的路径是多元化的。
我们坚信多元化能源解决方案。事实上,市场已显现出迹象:除了BEV增长,我个人觉得未来十年以上,超过50%的车辆仍将搭载某种形式的内燃机。具体到趋势层面,我们正真看到纯内燃机(ICE)正加速向混合动力转型,尤其是中国市场,插电式混动(PHEV)和增程器(RangeExtender)技术的应用正在显著扩大。
一个关键数据是,去年是中国电动化进程中首次出现插混/增程式车型增速超过纯电车型的年份。这正是HORSEPowertrain这类企业能发挥核心价值的领域。
NBD:传统ICE动力总成和混合动力系统的前景如何?ICE会逐步退出市场吗?
Matias:纯ICE动力总成的市场占有率将逐步缩减,但完全退出市场还需要漫长时间。在非洲、中东、南美等市场,出于成本考量,高效率的纯ICE仍有持续需求。我们的业务并非仅聚焦全混动和电动化,而是涵盖所有类型发动机的研发制造。
Matias:正如之前讨论的技术趋势,混合动力(尤其是插混)和增程器技术是重点方向。以增程器为例,这项技术极具潜力——通过在BEV架构中集成高效紧凑型发动机,既能提升续航里程,又可减少尺寸与整车成本。
这使得主机厂(OEM)可提升利润率,同时缓解消费者续航焦虑,尤其在中国市场,这种兼具电动驾驶体验和燃油补能灵活性的方案备受青睐。
这种设计使主机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更高成本效益,提升其盈利能力。同时,消费者既能享受电动驾驶体验(EVfeeling),又能缓解续航焦虑——这一特性在中国市场尤其受到认可。该方案在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控制方面同样高效。当然,这仅是众多解决方案之一,我们还在开发其他创新技术。
我们的研发技术始终聚焦于未来趋势:随着更多车辆基于纯电架构(BEVarchitecture)开发,我们一定要提供能无缝适配该架构的解决方案。事实上,我们将在即将开幕的上海车展上展示这一技术路线。
NBD:在你们的战略规划中,传统ICE动力总成、混合动力系统和其他替代解决方案的预期营收分布如何?
Matias:这很难预测,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们正真看到混合动力(尤其是插混)的份额持续增长,而氢能目前尚未形成显著贡献。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始终与主机厂保持密切沟通,我们的商业模式基于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并提供对应支持。未来营收结构将取决于OEM的技术路线选择。不过就当前及可预见的未来而言,氢能仍会扮演较小角色。
Matias:氢能技术极具潜力,我们已开展相关研发。例如,我们的欧洲某研发中心也拥有氢动力原型机。我们大家都认为氢能是未来替代燃料的选项之一,但其规模化仍面临制造成本和基础设施瓶颈,大规模商业化尚需时日。
除氢能外,我们高度关注其他替代燃料。以南美为例,乙醇燃料已普遍的使用——近100%车辆采用“灵活燃料(FlexFuel)”技术,可兼容汽油/乙醇混合使用。由于乙醇源自甘蔗,其碳排放明显低于传统燃料。未来,我们将看到不同的可替代燃料在动力总成领域发挥更大作用。